——“景区文化”向左,“经济效益”向右?申遗退遗皆需走出“文化经济分离”怪圈!!
历时十余年申遗,杭州终得正果。与之相对的则是,意大利威尼斯因担心“失去灵魂”正在考虑退出世界遗产名录。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意大利主要古迹保护组织“我们的意大利”警告说,过多的游客让威尼斯有“失去自己灵魂的危险”。正所谓乐园既失,何以载魂?威尼斯人担心“失去灵魂”,其实是担心“失乐园”。而反观我国,我国很多世界遗产的管理者也担心,讽刺的是,我们担心只景区不够大,人气不够旺,人民币不够多。
其实不管是担心人气不旺还是担心人气过旺,实质都围绕着一个“魂”字。文化为旅游之“魂”,旅游无“魂”不立。景区无灵魂,旅游者走马观花,停留表象,尽管人气爆棚,最多完成经济指标,代价却是环境承载透支和文化之憾。威尼斯千年商都,水城风貌独具特色,以欧洲宝石之态吸引国际万千游客。品牌优势如此,威城尚且放弃商气关注文化。
而综观国内,目前许多景区一说到开发,就只想到做规划,修建筑,搞绿化,单纯从硬件设施上考虑问题,很少有投资商或者政府关注景区的核心定位策划和文化包装问题、软环境打造。有很多著名景区请国内一流甚至国外建筑设计公司把古镇或者景区建筑修得非常漂亮,但涉及经营和宣传时却找不到一个好的话题和营销卖点,这是我国旅游景区文化包装上的一个致命缺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要让旅游者游有所获、游有所值,这其中“仙”、“龙”的发掘和培育是必须的。
——文化包装策划让景区形胜且内秀
针对“人气过旺”“人气衰微”而衍生出来的“申遗”与“退遗”的争议,笔者走访了旅游专业策划咨询机构相关人士,其中兰永强先生(成都意道旅游策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知名策划专家)指出:退遗,如果仅仅只是一味的净门保养,不可取;申遗,如果仅仅是一窝蜂地盖寺庙、造佛像、建纪念碑来吸引游客,更不可取。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流浪意识与家园回归中,所谓的风景,所谓的远方,都是一种文化乡愁。”单纯的 “形胜”永远不会内秀。单纯的建造永远没有灵魂。如何恰到好处的对景区进行包装,旅游策划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兰永强先生还指出:旅游景点提升其文化品位应着重把握几个点。在主题的选择上,要从大的文化背景中寻找最独特、最适合自己的立足点;从对市场号召力和旅游者有重大影响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地景观的优势与文化的特色,形成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在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包装上,强调“为游客提供和谐的山水旅游服务”的理念;在宣传推广的文化包装上,突出神秘感和独特性,进行必要性炒作营销。当然也还需要通过综合规划,确定不同景区的文化体现重点后,不断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借助新闻事件,不断制造新闻热点,进行持续宣传,深度包装。要树立“大景点、大旅游、大营销”和“小景点,精致游,大营销”理念,打造媒体宣传营销平台、名人宣传营销平台。意道旅游策划机构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和实践尝试,南京中华门片区文化包装方案得到了秦淮区领导的一致肯定,项目正在实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