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源山景区大门。王雄摄
国家4A级风景区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距市区约3公里,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清源山不仅是景区,也是平常泉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山上还居住着1000多名村民。近日,清源山风景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要在村民出入的唯一通道齐云路设综合管理收费站的消息一经公布,便激起了当地村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管委会这一举措将给村民进出、探亲访友带来诸多麻烦。
收费站从景区移至公路
5月28日,记者驱车来到清源山,行至齐云路和北山路的交会口时,看到了清源山管委会拟建立收费站的新址,公路两边原本茂密的树林已被砍伐一大片,土坑已填平,看来收费站不日将动工兴建。
“管委会在齐云路建收费站不得民心。”清源山水流坑居民吴俊杰在山上经营一家土菜馆。他告诉记者,清源山上现由8个自然村组成一个清源社区,常住人口上千,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亲戚朋友探访,现在都要通过管理站确认才放行,这剥夺了村民的自由通行权,自然遭到全体村民的反对。
吴俊杰说,清源山是泉州的“母亲山”、“后花园”,由于距市区较近,山上空气好,清源山也是市民登山锻炼、休闲的最好去处。当地村民则靠山吃山,在山上经营一些山野小吃及土菜馆,但自从去年管委会在齐云路设了临时收费站后,上山的市民日渐稀少,许多小饭馆面临倒闭。他举例说,自己经营的土菜馆夏天时每天的客人都有五六桌,周末甚至有十几桌,但自从去年设了临时收费站后,生意一落千丈,自己原来聘请的厨师和帮工都辞掉了,现在除了周末有几桌客人外,平常难得接到客人。
一名当地村干部对管委会在齐云路设收费站也很是不满。他说,齐云路上根本没有景点,只是一条方便人们通行的公路,设收费站给村民进出带来极大不便。“在景点收费我们不反对,在公路上收费就让人难以理解了,这一拦就拦住了我们和山下亲朋好友之间的往来。”
该村干部说,去年山上一姓李的村民嫁女儿,山下一些亲朋好友上山祝贺,却被收费站收了55元门票,该村民气愤不已,带着一帮亲戚找到收费站讨说法,结果引起肢体冲突。村民把收费站的护栏弄断了,一村民还被警方拘留,双方由此种下更深的矛盾。
记者了解到,5月25日,清源山管委会就设立收费站一事召集村民代表开座谈会,所有参会的村民均投了反对票。
管委会称防止门票流失
对于村民的一致反对,清源山管委会态度坚决,称收费是经过批准的,此举有利于解决景区安全管理、防止门票流失、规范车辆停放、方便禁止违建等诸多问题,势在必行。
据了解,管委会去年建立临时收费站时就遭到山上村民的强烈反对。此次管委会计划将收费站位置下移约2公里,是人们上下山的必经之路。设置收费站后,每人将收取门票55元,山上村民免费。
清源山管委会副主任黄峰表示,村民们认为清源山的主要景点都在风景区里,没必要在齐云路设卡收费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除了老君岩景区外,外地游客一般都想到天池、南台岩等景点游览,而齐云路是唯一一条车行道。
黄峰介绍说,去年在齐云路设了临时收费站后,景区门票收入比前年提高约200万元,现在景区门票收入已达1000万元左右,基本可以做到收支平衡。
对于村民反映进出不便的问题,黄峰称管委会正逐步研究解决,如山上一些单位和村民的车辆,可以发景区通行证。此外,管委会正设想为村民开通一条绿色通道,即在下移后的齐云路收费站设三个车道,两个车道供游客上下山使用,另外一条车道拟设为村民的绿色通道。
对于村民称亲朋好友来访不方便这一问题,黄峰称确实比较难解决,但管委会将专门请社区人员来识别村民及其亲属或用电话沟通核实等方式,防止一些游客冒充山上村民或亲属逃票。
对此说法,当地村民并不认同,一村民反驳说,清源山上的村民涉及近10个姓氏,亲戚朋友这么多人有谁能认全?
“收费站通常是早上八点开始收费,下午5点就停止收费了,单纯登山锻炼的市民也基本不受影响。”黄峰说,此外管委会已连续10年推出每张80元的年卡,目的就是为了优惠市民登山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