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乌珠穆沁旗第三小学的体育馆里,学生们整齐列队,目光紧紧追随靶心方向。非遗传承人特木尔手持传统弓箭,正在为学生们上射箭课。他身姿挺拔,一边示范拉弓、瞄准、放箭的标准动作,一边细致讲解射箭技艺中的“九射格”文化与安全要领,还不时走到学生身旁纠正姿势。手把手指导学生调整握弓力度、把控拉弦角度,帮助他们感受传统弓的弹性与力量。在特木尔的耐心教导下,学生们从生疏到逐渐掌握要领,一支支箭矢破空而出,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传统射箭运动的魅力,更在实践中传承着千年箭术文化的精髓。
“我之前在教过不少年轻人,培养了20多个徒弟,现在,西乌珠穆沁旗第三小学专门开设了射箭课,每个星期我都来给孩子们上课,就是想让这项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下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射箭代表性传承人特木尔自豪地说。
据悉,该校自7年前开设传统射箭课程以来,已培养300余名射箭爱好者,不仅丰富了劳动教育与特色体育课程体系,更让蒙古族射箭这一古老技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与此同时,另一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珠穆沁刺绣,也在传承人阿拉坦图雅的坚守与创新中焕发新生。年过六旬的阿拉坦图雅,凭借着多年的缝制经验和对传统乌珠穆沁刺绣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参加了诸多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她先后被评选为全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先进个人、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乌珠穆沁服饰的代表性传承人。“所有热爱传统刺绣的人,都是传承人。”秉持着这一理念,她常年免费为慕名而来的学员传授刺绣技艺,从基础针法到图案设计,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参与到这门传承中来,阿拉坦图雅从2017年开始走进校园开设刺绣课程,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此外,她还利用微信平台,开设线上课程,将刺绣艺术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刺绣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近年来,西乌珠穆沁旗始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等多元举措,让蒙古族射箭、乌珠穆沁刺绣等非遗项目走出传承困境,在常态化传承中融入日常生活。如今,在校园的课堂上、社区的活动室里、线上的直播间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非遗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与传播者,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西乌珠穆沁草原上生生不息、焕发蓬勃生机。